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三个月期铜价格呈现下跌趋势。周四格林尼治时间1715,LME三个月期铜报每吨9,102.5美元,较前一个交易日下跌0.97%。这一变化反映了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美元走强、中国关键政策会议承诺的经济刺激规模不明朗以及全球铜市场供应过剩的预期。
美元走强对铜价产生了显著影响。由于铜以美元计价,美元升值会增加其他货币购买铜的成本,从而抑制需求。近期美元走强主要受到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变化和美国总统大选后贸易政策的不确定性影响。美元走强使得铜价面临下行压力。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铜消费国,其经济政策对铜价有着重要影响。尽管中国在最新的政策会议上承诺稳定房地产市场、增加预算赤字、发行更多债券并放松货币政策,但这些措施的具体规模和效果尚未明确。市场对于这些政策能否有效刺激经济增长存在疑虑,导致铜价承压。
全球铜市场的供需关系也是影响铜价的重要因素。国际铜研究组织(ICSG)预计,2025年全球精炼铜市场将面临49.1万吨的过剩,这将是2020年以来的最大过剩。主要矿山关闭和生产中断可能导致2024年全球矿铜供应趋紧,但这一因素被明年铜需求疲软的预期所抵消。
投机基金的操作也对铜价产生了影响。今年早些时候,投机基金大举做多,推动铜价在5月20日创下每吨11,104.5美元的峰值。然而,随着市场情绪的转变,投机基金开始减少多头仓位,进一步加剧了铜价的下跌。
除铜外,其他基本金属价格也大多下跌。LME期铝上涨0.2%,报每吨2,603美元;锌价下跌1.5%,报每吨3,080美元;铅价下跌1.8%,报每吨2,005美元;锡价下跌1.4%,报每吨29,470美元;镍价上涨1.9%,报每吨16,170美元。这些金属价格的变化也反映了市场对全球经济前景的担忧。
短期内,铜价可能会继续承压。美元走强和中国政策不确定性将继续影响市场情绪。此外,投机基金的操作也可能加剧价格波动。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即将发布的重要经济数据和政策动向,以判断市场走势。
从长期来看,全球铜市场的供需关系仍将是决定铜价的关键因素。尽管2024年可能存在供应趋紧的情况,但2025年的供应过剩预期将限制铜价的上涨空间。此外,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和各国政策的变化也将对铜价产生重要影响。
投资者还需关注以下风险因素:
地缘风险:如中美贸易关系的演变和其他国际贸易争端。
自然灾害和生产事故:可能影响铜矿生产和供应链。
技术进步和替代材料:可能改变铜的市场需求。
2024年12月13日,伦敦期货铜价格的下跌反映了美元走强、中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全球铜市场供应过剩预期的综合影响。短期内,铜价可能继续承压,但长期走势将取决于全球经济形势和供需关系的变化。投资者需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制定投资策略以应对潜在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