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商品期货市场的漫长历史中,2020年无疑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年份,它见证了原油期货价格跌至负值,从而也带动了燃油期货价格跌至历史性的低点。虽然燃油期货(如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等)本身并未出现负价格,但其在特定时间段内所创下的绝对低价,无疑是其市场演变中最为引人关注的事件之一。将深入探讨燃油期货的历史最低价格及其背后的宏观经济、地缘和市场供需因素,并分析其对全球能源市场和经济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燃油期货,作为原油的下游产品,其价格走势与原油期货高度关联。当我们探讨燃油期货的历史最低价时,必须将其置于2020年4月WTI原油期货合约跌至负值的历史性背景之下。那一刻,全球能源市场遭遇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完美风暴”,导致了炼油产品(即各类燃油)的供需严重失衡,价格跌入谷底。
燃油期货的历史最低价并没有一个单一且普遍公认的数字,因为燃油种类繁多(如纽约商品交易所NYMEX的RBOB汽油期货、取暖油期货等),且每个合约月份的价格都有所不同。可以确定的是,它们的价格在2020年4月至5月期间,特别是受到WTI原油5月合约跌至负37.63美元/桶的冲击时,同步探底至历史极端水平。原油价格的负值意味着卖方需要向买方支付费用才能让其接收原油,这直接反映了当时实体原油市场储油空间告急、需求几乎停滞的绝望境地。
具体来看,以NYMEX RBOB汽油期货为例,其价格在2020年4月下旬跌至每加仑0.30美元左右的水平,而取暖油期货也跌至每加仑0.70美元以下,这些价格相比疫情前动辄每加仑1.5-2美元以上的水平,跌幅超过70-80%,达到了几十年来的最低点。虽然没有出现负值,但如此低廉的价格已经足以震撼整个市场,并让无数市场参与者瞠目结舌。
燃油期货历史性低价的形成,是多重负面因素叠加共振的结果,堪称一场“完美风暴”:
也是最主要的因素,是2020年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为了遏制疫情蔓延,全球各国普遍采取了严格的封锁措施,航空、公路、铁路运输几乎停滞,工厂停工,商业活动锐减,导致对汽油、柴油、航空燃油等终端燃料的需求出现史无前例的崩溃。例如,全球航空旅行需求一度下降超过90%。需求的骤然消失,使得炼油厂的燃油产品库存迅速堆积。
沙特阿拉伯和俄罗斯之间的原油价格战雪上加霜。在疫情导致需求暴跌之际,两大产油国非但未能达成减产协议,反而进行了一场旨在争夺市场份额的增产竞争。这导致全球原油供应量不减反增,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的供过于求局面。过剩的原油涌入市场,使得炼油厂的原料成本大幅下降,同时也意味着它们生产出来的燃油产品也面临更大的降价压力。
也是导致原油期货跌至负值的直接原因,是实体储油空间的耗尽。随着原油和成品油的持续生产而需求锐减,全球范围内的储油设施迅速被填满,尤其是作为WTI原油期货交割地的美国库欣(Cushing)地区,其储油罐接近饱和。当没有足够的空间来储存实物原油时,持有期货合约的交易者为了避免接收实物原油而产生的巨大储存成本,宁愿支付费用让买方接手合约,从而导致期货价格跌入负区间。这种存储危机也迅速传导至燃油市场,炼油厂发现自己生产的燃油无处可去,只能大幅削减价格以求出货。
理解燃油期货历史最低价,必须深入探讨其与原油期货的联动机制。燃油是原油经过炼化后得到的下游产品,原油价格是燃油价格的决定性因素。这种联动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成本传导性:原油是炼制燃油的主要原材料,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炼油厂的生产成本。当原油价格暴跌时,炼油厂的原材料成本大幅降低,这使得它们在市场竞争中拥有更大的降价空间,从而带动燃油价格下跌。
供需传导性:原油市场的供需失衡